村网通总站 郝家村 718393.nync.com 欢迎您!
(一)
有幸到丈母娘的老家参加一个项目,让我产生一点小激动。基于习惯,我必须先做功课,趁和她闲聊的时候,了解当地以前的一些情况,算是迫使有点脑萎缩的她动动脑,恢复点记忆。
从百度地图上看,这里绿意盎然,俨然就是在老厝区中规划出一个长方形的公园,行内者或以为这是一个湿地系统,虽然周边树木不多,但围着密密麻麻的绿地,不会是附近绿梦生态园的亲家吧?
这就是中宫大池,以前岐山人赛龙舟的地方。池东,洪家尚书第、陈氏两处宗祠灯笼高挂,静肃西望。我终于明白,中宫大池是这里的风水池,不止是赛龙舟,估计早年岐山各乡各里的活动都是围绕这里展开的。只可惜,现在用脏、乱、差、臭齐全来形容这里丝毫不为过,虽满池淤泥却没有莲花(有的只是凤眼莲),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。
(二)
上世纪90年代末,白沙正大养猪场来了一位高大帅的台湾博士,人俊却礼下士。在正大上班的表姐显然已经被此人的才情所折服,恨不得拜倒在他的牛仔裤下,口口声声说国外的博士和国内的不一样---国内的读书人斯文而动手能力差,而台湾博士什么粗活都亲自干。虽然他也亲自给猪冲澡,甚至参与给母猪授精,但这一行的目的却不是探究养猪技术的,而是来研究养猪废水的污染治理。
结合养猪场的实地情况,他策划用三级池塘做了养猪废水生态处理系统,用那时候方兴未艾的植物做消化生态基。这就是后来恶名昭彰的水葫芦,本地土名叫水浮莲,又叫凤眼莲。三级池塘池容虽大,但养猪废水的浓度确实太高,虽然每一级的处理效果十分明显,但在没有进行沼气前处理支撑以及其它有效措施的情况下,仍达不了标,看得出他的挫败感。
(三)
后来终于知道,用水葫芦治理污水,本身就是一个悖论。
放鹅的小孩子都知道,水葫芦是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,本身含水率惊人而毫无营养价值,其适宜生长的水体就是高有机浓度或富营养化水体,用其来治理污水可能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策略。
水体自净需要好氧,而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的水葫芦成了空气和水体的隔绝层,其负面作用远大于本身吸收降解的贡献作用。而污染处理效果好的湿地系统,却不适宜水葫芦。这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。
(四)
水葫芦作为一个入侵生物品种,已经化身为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环境指标性生物。我们也知道,当河流中的主流鱼类从银刀鱼( 对水质要求较高, 通常在III类以上的水质生活)逐渐转变为棱鱼( 对水质要求较低,池鱼类 )时,河库型污染导致的富营养化正慢慢地向我们靠近。同样,在教科书里,我们也可以看到,桃花水母出现的水体,却是水质极好的表征,萤火虫密集的地方、乌鸦出现的地方则是原生态保护较好的地方。(五)
古早农村乡里,农耕学士考取功名,通常会出远门异地当官,有成就者告老还乡时会有御赐第宅,出过读书人的地方多有尚书第、大夫第之类的建筑,把“一门三进士,两代五帝师”之类的对联贴在祠堂大门上,是祖上兴旺、文人辈出的象征。而祠堂大埕前,必有水池以一定方位环绕,此所谓风水池。
城镇化进程催生了"常外"之类的事件,类似的事情正在加紧上演,而城乡结合部、城中村集结成为发展的阵痛。贫富分化、圈地占地、乱搭乱建等现象屡禁不止。忧中有喜,中宫大池核心区域,非法侵占的现象尚未发生,最起码保持了池塘原有的形状,使治理有了基础。
可惜的是,当今的乡村池塘,多数已经成为杂物乱倒、杂草乱生的垃圾堆,蚊虫滋生,成为死角。一些受工业化思想侵蚀过重的乡村干部,干脆把池塘填掉,规划成住宅或者工业之类的用地。到处都是水泥建筑的乡村社区,丝毫看不到一点生机,累积而来的是洪水倒灌,内涝成灾的常发现象。如何整治乡村老池塘,还祖宗和群众一池清水,成了生态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(六)
乡村太需要一池清水了。
现在社会已经开始认同风水学,有一些大学已经开设风水专业。如果把风水学作为一个学科,估计环保和生态会成为其中重要的课程。我个人觉得,风水其实和生态是息息相关的,而且很多时候是协调一致的。比如我们居住在一个好的环境,背北面南,东风习习,山清水秀,白云飘飘,好的生态给我们好的心理暗示,人的精神面貌随之而好,美丽、健康的生活随之而来。
一个发射基塔,从环保的角度看,就是辐射的污染问题,从风水学的角度看,就是破不破风水的关系。其实把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吃透了,人和自然和谐相处,其它的问题都迎刃而解。
《桃花源记》中,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,就是有了落英缤纷、芳草鲜美、林尽水源的良田美池桑竹,以及阡陌交通、鸡犬相闻、土地平旷的屋舍。假若自然生态破坏殆尽,人也压抑不已,累积久了,毛病自然而然的到来,此所谓风水不好。如同儒、释、道最高境界相通一样,风水学中的子孙兴旺、千秋万载,不就是可持续发展吗?这些都符合生态文明的道理。
(七)
欲得池水清如许,还需一起来努力。简单地说,在“创文”东风的推动下,清理违规搭建猪舍,落实截污工程,池塘进行生态恢复,把一切搞活,水动则清,一池清水自然还我们而来。
而池塘清了,恢复的不止是生态环境,还有我们的乡容乡貌,还有政府威信,以及民间诚信...
关于我们 | 科研院所 | 客服中心 | 资料中心 | 媒体报道 | 投诉举报 | 帮助问答 | 查询服务
农市发[2016]2号
软著登字第1825094号
苏B2-20180764
村网通:第24733430号
版权所有:南京土流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易村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管:北京村网通农业科技研究院
市场运营:山东易村客农业有限公司 南京易村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
苏ICP备18063654号-3 苏公网安备 32011202000276号
合作邮箱:govzcn@aliyun.com 服务热线:0537-3161316